近日,一位廣東肇慶的網友在論壇上發帖稱,自己讀初一的女兒開學領到北京仁愛教育研究所出版的英語課本里出現了大量廣告內容,此事引起不少網民熱議。央視《是真的嗎》記者最近調查發現,教科書中夾帶廣告的情況確實存在。
實際上,在中小學課本中植入廣告絕非個案,早在兩年前,一則關于《小學四年級教科書居然是××醫院的廣告位——你怎么看?》的網帖一出,就引得不少網友議論紛紛。原來,在蘇教版小學四年級(下)語文課本的封面插畫上,一幢醫院大樓上赫然顯示四個字:“博愛醫院”。出版方解釋這幅插圖是在2003年非典的大背景下創作的,是為了弘揚人間大愛這一主旋律,最后不了了之。顯然這種辯解牽強附會,難以服人,不要說心智健全的成人,就是稚氣未脫的孩子也會對“博愛醫院”產生諸多聯想吧。
教科書上植入廣告,究竟是創新經營模式,還是誤導中小學生,難道有關部門沒有明確的說法嗎?非也!2011年,教育部辦公廳發布的《義務教育教科書編印規范》就明確規定,教科書內不得有廣告內容。今年9月30日剛剛征求完意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第四十條明確規定:不得在中小學校、幼兒園內開展廣告活動,不得利用中小學生、幼兒的教科書、教輔材料、練習冊、校服、校車等發布廣告。違反者將根據情節輕重,作出相應的嚴肅處罰。白紙黑字的法律條文,卻斬不斷相關利益方伸向孩子的黑手。寫到此,不禁想起一件事,當年孔子談到野心家季氏不斷對朝廷發出挑釁行徑時,就憤怒地說:“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任何事都有底線,現在教科書被市場“攻陷”,我們能否也像一向溫文爾雅的孔子,面對挑釁者的頻頻越位,來一聲金剛怒目式的斷喝:如果連教科書被污染這樣的事情都能容忍,那還有什么事情不能容忍?
習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告誡“文藝不能當市場的奴隸,不要沾滿了銅臭氣”的話語言猶在耳,今日又爆出廣東肇慶英語課本里出現了大量廣告內容的丑聞。姑且不說教材編寫與審定者們的嚴重失職,也不論是相關方是否藏有權錢交易的貓膩,單就中小學教科書這塊凈土都難以獨善其身了,我們不得不驚嘆商業滲透已經到了無孔不入的程度!這件事讓人們看到了教材編寫與審查等一系列環節的草率與浮躁,如果這就是為祖國下一代提供啟蒙工具的機構的慣常作風,民眾怎能放心?
印度詩人泰戈爾說:“鳥的翅膀一旦系上了黃金,就永遠也不能飛翔。” 孩子是一張白紙,你要在上面書寫什么、畫上什么,最后他們就成了什么。中小學生正處于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如果連塑造靈魂的教科書也淪為了市場的奴隸,沾滿了銅臭氣,培養孩子高尚的道德情操豈不成了一句空話?
教材不是普通的出版物,它在教育過程中是被賦予了神圣崇高使命的,它是盛開在孩子心靈深處的一朵花,容不得一絲一毫的玷污。只有清除蒙蔽的塵埃,思想才會蕩起純凈的輕波,只有蕩滌金錢的誘惑,心靈才會綻放美麗的花朵。